第一百四十七章 计划

好大学哪里都有,不过最好的大学一定在mei国,这一dian毋庸置疑。如今更好的平台、更好的机会摆在yan前,功利一dian说,即使不为了他,为了她自己的前途他也想不chu有任何拒绝的理由。当然,去mei国不仅是chu于大学的考虑,准确地说上大学对他们这样的人早已脱离了gao等教育的意义。大学教不了他什么。那些经济学的教授压gen儿没有真正参与过经济,政治学的教授也几乎影响不了政治,他们都只是一群生产论文的机qi,如此而已。所以,上大学无非就是换个地方社交,只要能把交际圈稳定xia来,课程和学位并不是他关心的东西。
mei国,于他其实也是一个相对陌生的国家,如果只是为了守住家业而贪图安逸,那么直接回欧洲会比孤军探索一片新大陆要舒服得多。尽guan他觉得mei国是富人的天堂这种说法实在可笑,只要有钱,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成为天堂,只不过mei国更适合资本的增zhi,对淘金者的奖励也更加不设限制,这却是毫无争议的事实。相较于欧洲,他的家族没有给予这个世界第一大国应有的重视,chu于这一考量――也是最重要的考量――去mei国是他跟父亲共同商定的结果。把产业完全集中在某个国家,或是完全忽视某个国家的投资机会,这在他们看来都一样蠢。实际上欧洲也好,中国也好,mei国也好,只要有钱赚,在哪儿都差不多。如果她实在讨厌那边的风土人qing,平常只待在华人圈里也未尝不可,衣shi住行都an照国nei的来,至少生活上不会有太多不便。
至于说为什么钱总是赚不够,或者钱多到一定程度就只是数字,那是没见过钱的穷鬼,或者只知dao拿钱去消费的草包才会有的认知。钱,或者说资产,跟那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当然没有可比xing,但是在剩xia的百分之一当中,资产的份额几乎决定了一个家族未来几十甚至上百年的兴衰。推动人类jin步的或许是科学,但是瓜分jin步成果的一定是资本。每个人手上的dan糕有多大,往往决定了xia次分dan糕的时候他们能分多大,甚至决定了是否有人会被踢chu局,换句话说,就是赌桌上的筹码。所以资本的扩张与累积永远不会有尽tou,无论是不是居安思危,他们都不能一直待在yanxia的舒适圈里。当年欧洲的市场就是由祖父率先打开的,不过真正坐稳zuo大还是父亲的本事,在像chu1理臭虫一样chu1理那几个庶chu兄弟的同时,他还能让国nei的产业运转得比上一代更好。假如继承人有终shen成就奖,他觉得父亲当之无愧。然而这无形中也加大了自己脱离父亲荫庇,独当一面的困难。要独立,就意味着他得在mei国开辟chu属于自己的领地。他现在要zuo的事就跟祖父当年在德国zuo的事一样。或许再过上几个世纪,那时的继承人在其他市场上zuochu同样的决定,也会像如今他想起祖父那样想起自己……想到这里,刻在基因里的某种东西仿佛被激活了。
实际上他大可不必对她解释那么多前因后果,他的家族,他的产业,这些跟她都没什么关系,更用不着她为之费心。她只需要花他的钱,倚靠他的shen份,难dao这还不够简单吗?他只希望她能够明白,她是他shen边最亲近的人,未来也会是,去mei国是双赢的结局,又不是要牺牲她的人生成全他自己。既然路都已经给她铺好了,到底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即便如此,她还是将原本望着他的目光无神地耷拉xia来,默默地对着餐盘里吃剩的蟹tui肉。这时,侍从为他们端上了餐后的甜品,是新鲜chu炉的dannai沙司和应季的樱桃杏仁酪。
“你还想继续去学校吗?”
毫无疑问,顾惟的计划对她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她连自己该何去何从都懵然不知,更别说还能分chu心来考虑要如何安排明天的生活。an照他的意思,在剩xia的两个半月里她也用不着再去学校了,要学习,不急于这一时,何况等chu了国她也不必再面对国nei的gao考,压力会减轻许多,不用日夜苦读,也可以培养更多的兴趣ai好。更重要的是时至今日,她总不至于还要向母亲隐瞒他们的关系。花dian时间,向母亲解释清楚,或者回一趟老家,看看外公外婆也未尝不可。
这些话分明是在为自己zuo考虑,可不知为何,当一句接一句地听在耳朵里,她gan到好似有一张密不透风的大网在向自己扑来,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她直接被装jin了这张网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