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凤生凤
到了苏州,一行人先是前往舒家祖宅安置,江南商行总guan事罗振带着一众掌柜在院nei迎接。虽说上个月季辰已来过一趟,但这次随队来的还有季珩,该有的仪式还是要有。舒氏众人打小就喜huan这个伶俐的小姑娘,看到她就跟看到舒瑶的翻版似的,十足的亲切。
这次众人集结,还要继续讨论订货的问题,上次季辰走得匆忙,还未来得及商量chu好的解决方案。
“您回去之后,我们几个老家伙又商量了一番。不止是布庄的伙计,伞坊、扇庄诸位老板都有同样的顾虑。这每个季度订货还是太急,您这边消息传过来之前我们都只能赌,zuo多了积压、zuo少了又着急。还是想着能不能改成一年一次,咱们直接报个总数,京城的产业家大业大,chu1理囤货总归是比我们要灵活些。”
一tou发花白的老叟率先开kou,这位是西坊布庄的掌柜,向来是领touzuo主的。
季辰明白他的意思,每种商品的季节订货量差异太大,江南诸商行都得gen据这数量调整工人排班,布庄的生产以夏冬为重,多少还能将淡季撑过去,扇庄、伞坊则纯靠夏chun两个季度,工人招多了,只能用一季、放在那里白白亏损,招少了、又全覆盖不了夏日所需。
而工人的shen契向来是一年一签的,这是江南诸多商号不成文的规矩。因为商号最忙的时候往往是农耕最需要人的时候,总不能在该种谷的时候把人用了,该收谷的时候就将人弃了,这叫过河拆桥,不厚dao。也不能将短短几日的shen价抬得太gao,如此会扰乱其他商铺的招工市场。
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一年一订货,如此,就能更加合理地分pei人员与产量。
可京城的人员liu动量大,客人们的喜好也诸多变动,往年的销量参考xing不大。此外,京城商铺寸土寸金,也没有那么多地方囤放充足的库存,所以往往是gen据提前收集的客人意向调整制定juti的数量,这日zi也不能提前太久,否则客人自己都忘了,因此诸guan事觉得,季度订货是更好的选择。
如今就是陷ru这困局里犯了难。
江南的供货周期与京城的需求周期不匹pei,双方都诸多不满。
“若是在淮shui一带建个中转仓呢?”季珩来的路上就听季辰说了这个问题,近日来也一直在想更好的方案。
众人皆扭tou看她,有几个掌柜虽看她亲切,却并没有十分信任,正xia意识地想要驳斥,就听主guan事罗振开kou,带着些期许:“小jie不妨仔细说说。”
季珩一手抵着xia巴,略思索一会,试探着dao:“只是个cu浅的想法,或许并不完善。”
“来江南的路上我们路过了淮shui城,正好碰上了淮shui集市。城里的商贩chu来摆摊,几乎是南北放的特se好wu都有。他们许多摊zi每月只chu来一次,日常就是在商铺里运作,因此,即便是当日的客人过多,也不用愁量不够,回店里取就好,若是客人太少也无需担忧,明儿接着卖就是了。至于那些零散的小贩,本来也不靠这吃饭,更像是在这打个名号,告诉诸人,我有此wu,你若是想要,就来此chu1寻。”
众人听得认真,有几位已然得了启示,疑惑的眉yan倏地亮了,正了正姿势听她讲。
“所以我想,或许江南和京城的问题也能这样解。我们在淮shui一带建设中转仓。江南想要一年一定货,那就一年一定,我们让京城算chu一个基础款式的订货量,每年年初就an这个量放jin仓库,特殊款式另算,如此,江南诸厂便能更好地安排人丁,调理排班。而京城也无需担忧他们的库存,需要用的时候派人去仓库取就是了,淮shui距离京城,最慢七日,快ma三日不到,若能再设几个接力chu1,两日不到就能到达京城,淮shui距离近,地价低,既省了仓储的费用,又不必为时间发愁。”
“我们设立一个仓库guan理员的位zi,将库存的数量及时向两边报给两边,都不算远,那么京城就能知dao第一时间知晓所余多少,江南也可以an照中转仓的呈报调整产量。”
众人陷ru沉思,一时间,堂nei安静得只剩呼xi声。季珩担心自己是否说错了话,偷偷看向shen旁的季辰,回应她的是一个十分惊喜且骄傲的yan神,这是在告诉她,非常好,不要害怕。
“或许...这仓库不只设一个?若是能京城和江南之间设立多个中转,岂不是能建设一个十分同步的消息网?”
没想到是方才那位想要驳斥她的中年男掌柜率先开kou,他摸着自己光洁的秃ding,像是在思考。
罗guan事的申请似乎有些得意,语气轻快上扬:“那自然是更好。”
众人当即七嘴八she2地讨论起选址来。
这个说东城好,那个说西城妙,又过了会,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