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学堂,一个是shi堂。这一回他要去的是藏书楼。
藏书楼什么的,无论放在哪里,都是需要世代经营才能成样zi的。北凉这里不用说,哪怕有学zi们抄书,里面也没多少存货。他们抄的那些书,除了一些实用的农经药典之外,还有白正清的藏书,以及林淡让人从京城搜罗来的一些时政策论之类。要不就是林淡看过的,要不就是他不gan兴趣的,平时他gen本就不会来藏书楼。
现在想来想去,适合“窝藏”蒙童的地方,也就只有这里了。
林淡人刚走近藏书楼,就听到小孩儿念书的声音,问随shen伺候的小厮:“大老爷呢?”
“大老爷在学堂上课。”
这段时间,胡澈已经把办公地dian几乎已经搬到了学堂这里。学zi们为了他和林淡来北凉,明年就要考试,他可不能让这些学zi们荒废学业。每天一篇策论,几乎将包括宁明在nei的七名学zi压榨得每天倒tou就睡。
胡澈那是考状元都留力的人。而且他不但有一个当吏bu侍郎的爹,自己的qing报网络更是遍及差不多半个大商,shen边还有一个从未来回来的林淡,自己更是有着一dian“上辈zi”当官的经验。他对现在和将来的qing况的分析,针对起科考的nei容来,那是比白正清都要更加到位和jing1准。
学zi们苦不堪言之外,自信心那是被打击得几乎涓滴不剩。
其实他们来了之后并没有说,要到北凉来的学zi们数量远不止他们这些,他们只是第一批。这个第一批怎么来的呢?当然是比试chu来的。虽然后面的几批人被林淡他们阻止了,但是并不妨碍他们在自己的圈zi中属于佼佼者的事实。
尤其他们到了北凉之后,在实务中历练了一番,中间还能得到胡澈、白正清、余dao长几个人的指dian,自觉学问一日千里。在胡澈让他们写策论的时候,无论什么题目,他们都能让自己言之有wu。
现在嘛……的,状元竟然得要这种shui平才行!
明明他们平时看那些历年的一甲二甲的策论,shui平也就是这样啊……
林淡到的时候,胡澈刚刚dian评完一个学zi的策论:“……另外,字要好好写。”
被dian评完的学zi,自觉自己笔走龙蛇自成一家,看到胡澈十分忍耐的表qing,立刻就哭丧着脸,接过自己被批得ti无完肤的策论:“多谢先生指dian,学生谨记。”
读书到了举人这一个地步,基础的那些学问已经没什么好教的了。而且考jin士和秀才举人之类的完全不一样,考中了之后是直接和官员挂钩的,更加偏重于实务。文章zuo得花团锦簇不是一dian用都没有,但如果言之无wu,能gao中的可能xing几乎是不会有的。
他们现在的节奏是,上午胡澈布置一个题目,让他们写一篇策论;xia午把七篇策论逐一研讨;晚上学zi们自行消化。
胡澈上午布置完题目之后,就去教蒙童。孩zi们岁数还小,上午认上几个字句之后,xia午让他们自己写大字或者背课文,边上只要放着一个大人看着就行了。这个大人有可能是县丞,也有可能是主簿,甚至有时候是典史。
休沐?休沐是没有的。
至于县衙里面的事qing,去年冬天就那么dian人都忙得过来;今年县衙里多了不少人,难dao还忙不过来?反正有什么不懂的,可以直接到县学里来问,并不耽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