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起来否?”刘缯帛打了个哈欠。
苏诲心中波澜起伏,不禁细细打量起对方来。只是苏氏破败已久,他也早不闻河东士族之事,一时半会也看不向正心的底细来。
“可是累了?不如再歇歇罢。”刘缯帛见苏诲被艳阳晒得满面红,不由关切
。
之后两人加快了脚程,不过一月便已到了雍州,离煌煌帝京只有数里之遥。
刘缯帛却已周到回礼,“在刘缯帛,洛京人氏,还未有表字”
二人看去,只见邻桌坐着一年轻举,看年纪也不过二十四五,穿着一袭青衫,眉目疏朗、敦厚温文。
“兄台中似有不屑?”
苏诲听他们谈论了会,付之一笑。
苏诲客套,“苏诲,亦是洛京人氏。”
人满为患,二人只得与旁人合一桌,刘缯帛将阴凉让给苏诲,自己对着正午烈阳。
“不错,正是郑大人的嫡长孙。”
苏诲面不改,压低声音对刘缯帛
,“看来此科藏龙卧虎,竟连郑沧州的孙
都来凑
闹。”
“见过刘兄。”向正心又看向苏诲。
苏诲躺回他侧,“
了个梦,梦里忘了首诗,而后便醒了。”
他回答得滴不漏,那人倒也不诧异,也拱手
,“在
向正心,字持修,河东闻喜人,不知二位大名?”
他不提及真实郡望及表字,似乎并无深交之意,刘缯帛看他一,并未多言。
刘缯帛不无茫然,“这位郑大人可有什么说?”
河东闻喜!
苏诲摇,“无事,你当我是哪家的小娘
那般
弱么?”
“既是郑太常之后,那想来不论才学,应也是个风雅致的人
。”
除他二人外,茶棚还有两三桌均是赶考举
,正
谈阔论,互相
捧。
——
苏诲也已瞥见,想了想,“不如你我先去那茶棚用些茶
歇息片刻,然后便直接上路,宵禁前应能到长安。”
“家学渊源,我看呐,这郑绍定是个饱学之士。”
苏诲对他拱了拱手,“兄台说笑了,诸位雄才见,在
洗耳恭听都来不及,如何会有不屑之意?”
苏诲勾起嘴角,“烦请刘兄提,北风。”
“郑绍?可是郑谙虑郑大人的亲族?”
“我看哪,此番的魁首必是郑绍无疑。”
不知何时醒了,糊问
。
向正心也非多话之人,互相见礼后便自顾自地闭目养神。
第17章路遇基友
刘缯帛虽有些诧异,苏诲怎会忘了六岁稚都会的诗,但仍是一字一句诵
,“北风其凉,雨雪其雱。惠而好我,携手同行。其虚其邪?既亟只且!北风其喈,雨雪其霏。惠而好我,携手同归……”
刘缯帛默默地将他手中包袱接过,顺着官看去,只见雍州城门外有一茶棚,里面满满当当坐满了来往行商和赴京举
。
“也好。”
苏诲顾忌人多,还在踌躇,就听向正心,“郑谙虑郑大人,郡望沧州,虽
寒族,可也世代为官。郑大人有治政之才,先前
知永州时,永州夜不闭
、路不拾遗,更曾一举解决泠江
患,
京时数千百姓带着万民伞相送,至今永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