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旅整装撤退,走之前,杜云峰去韩请辞,韩向方与之前相见时大相径庭,不仅
全无,
里还多了愤恨,言语里夹枪带棒,尽是挖苦之词。
现在好了,杜云峰带着他的人跟上来了,虽然前方面对的肯定是恶仗,但是两支队伍相伴前行,总是能互相照应。
“姓韩的,你要抗命吗?你还要扣押杜旅吗?你能扣得住?”李德邻也不顾个人安危了,大吼起来。
李副司令亲自跑到山东,吃了一鼻灰,完全无法沟通。于是他直接给杜旅传了委员长的手谕,命令其走徐蚌线,
南京浦
备战。
杜云峰理解他的心,可是军令如山,他必须服从。党国给他前程仕途,关键时刻他定当报效,他一直是个懂得
恩的人,生死攸关,也不例外。
“你们撤走杜旅,”韩向方说,“就别怪我不客气,咱们走着瞧!”
长江要是失守,日军可以沿江直上,横推至武汉,到时候南北夹击,中国就真的亡了。
“中国不能亡!”杜云峰想起在北平时,有次空闲去看陆白羽演话剧,那些学生在话剧结尾大声呼喊,台上台喝成一片。
国难当,还是只肯保护自己那一亩三分地,想
自己小国的国王,哪
大中国亡不亡。
这句话的言之意,大家都懂,北伐只是形式上的统一,其实各个军
割裂的
本没有改变,南有李宗仁白崇禧,西有阎锡山
步芳,这东边,就是姓韩的了。
他把密电折好,放上衣兜,仿佛一封平安家书。
他被这种年轻的绪所
染,鼓掌叫好,但
心其实很少波澜,这些傻学生怎么能
会得到各地军
那种土皇帝的心思呢?有一腔至
无上的
国
血,却不懂人最自私自
的心思。
倾巢之岂有完卵,中国都没有,山东也不可能独存。
但是,正是这些呐喊着民族不能亡的民心,聚沙成塔,让这片土地饱经战火□□却不肯归顺投降。
他还记得刚黄埔之时,蒋校长亲自参加新生典礼,他说过,北伐虽然完成了,但是中国的统一大业没有完成。
此去淞沪,等待杜旅的是更大的恶仗,日军的主要兵力要沿江而上,势必全力攻打上海杭州,山东尚且有地势可守,江南一片平原,对军力于劣势的中国军队简直噩梦。
这些军,中央给他们行,他们给中央不行。
国难当,家恨难报,这时候儿女
长的事
都要往后放。
不吃这套,他扬言中央军要么留来跟他一起打仗,要不然就别想走
山东地界。
杜云峰当即领命,倒不是山东抗战艰辛,只是他是军人,委员长,也是他的校长,校长的命令,他无条件服从,别说是撤,就算是命他留在山东抵抗到死,他也无条件服从。
弟弟云海参加的那些社团,杜云峰是不问的,以前是没心思问,现在是不敢问。
不过他心里暗暗兴,
上发了密电给周澜――大致说了他的路线,并预计焦作附近就能与周师汇合。
那些文学社团里的民主共产什么的字,杜云峰在滇川陕剿匪时期见得太多了,知
周澜收到电报的时候,正要撤河北地界,这密电来的正是时候,他撤得心里没底――河北沦陷,山东就成了孤岛,杜旅再
,也也禁不住日军围困碾压,怕是要吃大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