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
照这个样zi继续xia去,农田里的粮shi旱不旱死,谁也不能说chu个绝对来,可歉收的可能xing,却绝对会是个事实。
旱灾果然于徐秀所担心的那样席卷而来,从邸报上得来的消息,不光应天府,就连苏州府、松江府、常州府、镇江府,包括浙江的杭州府,都遭到了规模庞大,持续时间久的大旱灾。
一场席卷东南的大旱灾,已经可以预见。
而江宁,连着两年遭灾,先是shui灾,后有旱灾。
农民的日zi早就难以为继。
虽然在蒋山卿累的人都快瘦了一圈的努力xia,极力的扩大shui利河渠的建设,却还是难以挽回所有的损失,此时他与徐秀站在农田旁边,不发一言。
徐秀蹲xiashenzi,看着yan前的场景,很是心疼。
庄稼轻轻一撮,就会碎成渣滓。
蒋山卿低着toudao:“大人,江宁县可能最好的结果,就是往年收成的三成。”
“只有三成吗?”徐秀继续盯着已经开裂的农田,听了这话,tou一次有了一种nong1重的挫败gan,老天爷的力量,谁能够对抗的了呢?
回tou见蒋山卿一脸纠结,徐秀安weidao:“三成很好了,我还以为要绝收了。这段时间辛苦你了。”
这三成,全bu是离shui源地更近的地方。
虽说江南地区地chu1长江附近,chu现大范围旱灾的可能xing很小很小,可还是chu现了。
既然不可逆,那就只好zuo好承受可怕后果的准备。
徐秀dao:“不必自责,zi云你zuo的很好了。”
“谢大人。”
连续两年的灾害,老百姓绝对无法承受,为了不chu现逃难的qing况,江宁县便果断保证,甚至请县学生带着江宁杂文xia乡宣传,如果到时chu现绝收的现象,江宁县绝对不会不guan,一定会尽最大努力,保证大家能够度过难关。
可又不敢说的太死,每家粮行收一半的粮shi,瞬间就让常平仓一举突破百万石的大关,义仓更是被先前其他不是米面行,但又紧跟着邹望行动的商贾堆得满满的,当时谁都知dao江宁县要粮shi,能用粮shi换个平安,那就再好不过,徐秀也是刻意这么引导。
但当两者相加,不过百二十万,这很可能就是jian持到来年的数量了,徐秀心中的底气,却又不足了,话到chukou,才由不得他不谨慎。
每一次送邸报来的时候,徐秀都会第一时间翻看,他需要知dao朝廷的安排,因为收税的日zi快到了,如果不能落个减免,最起码也得给一个延后交税的说法,不然这日zi就更难熬。
巡an御史已经将东南的qing况上奏了朝廷,可只有上知之三个字,也就是皇帝知dao了。
徐秀遗憾的dao:“看来一切就等着秋收的qing况,朝廷才会给说法了。”
转过tou对老秀才dao:“先生,恐怕华亭也难熬啊。”
老秀才diantoudao:“来信了。”
虽说父母已经先去,可小贞村还有他诸多的亲戚,特别是伯父,虽然不苟言笑,却十足给了自己足够的方便。读书的钱,可都是徐辉父亲的支持啊。
摇tou,他无法再等待朝廷的消息,现在就算及时xia雨,也没有多大的可能挽回农田的损失。
田里一撮就碎的庄稼看的他心疼。
古代科技远远不如后世,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更是聊甚于无。
全靠着平时各村各里的里仓存储应对,可江宁连续两年招灾,谁都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