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陆五爷本事不大脾气不小,衙门去了不到一个月,说是同僚看不起他,又回家窝着了。
事到此并不算完,吴夫人固然是被顾元娘打击地不轻,可王氏却是看到了一线生机和曙光。
都说男怕错行女怕嫁错郎,可王氏觉得,自己和陆晟是把两条都占齐了。
再往小了说,王氏同样是觉得自己前途黑暗黯淡无光。
嫁到陆家十几年,王氏的心态可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最初的不可一世,变成了现在的随遇而安。
和陆晟比起来,他的哪个哥哥看着都很不错,凭自己努力考中丨功名的陆昊陆昆自不用说,陆昌尚了主,就算不能议政也是陆家天然的保护符,就是陆显,侯府的庶务也是靠他打理的。
陆晟说是酷读书,偏偏读了几十年,连个秀才也没考上,还好意思以读书人自居。
别看王氏她爹王三老爷从来不得顾兰重用,可他总归是顾兰的亲舅舅,只要能熬到顾兰登基,王家人甭能不能
,鸡犬升天都是肯定的,太
的母族和皇帝的母族,那可不是一回事。
哪知吴夫人夸起儿没谱,陆琮
面
也不好说陆晟连个秀才也不是,场面顿时就很尴尬了。
往大了说,顾兰太之位不保,先是被废,再是遇刺
亡,彻底没了翻
的可能。
所以顾兰全家去了易州之后,王氏的行为就低调了不少,她的娘家已经给不了她助力了。
见吴夫人和王氏不说话,顾元娘就当她们默认了,脆地摆摆手表示自己
莫能助。
当然,陆晟为安远侯的嫡幼
,就是什么功名也没有,想要捐个闲职也不难,而且说
去也好听些。
在顾元娘的概念里,所谓读书不好就是苦读多年考不上士,若是举人也不是,那就算不上读书人了。
只有陆晟,就算王氏很不愿意承认,也不得不承认她这个夫君真的是百无用。
夫人说过好几次,陆晟自幼酷读书,所以她压
儿没有想过,陆晟竟然连个举人也不是。
昨年,陆理和陆璋一起通过了童生试,虽说陆理的名次比陆璋差些,可在王氏看来,儿
但是顾兰死了,就算先帝在他死后恢复了他太的
份,对王家来讲,意义也不大了。
再说了,陆家五兄弟里,只有陆昊和陆晟是吴夫人亲生,陆昊向来和吴夫人不亲,吴夫人的一颗心,全都偏在小儿
上,她只要伺候好了婆婆,日后还怕没有好日
过。
然而事的发展方向,和王氏的想象完全不一样,甚至可以说是越偏越远。
首先不说失去父亲的小皇孙以太孙份登基的可能有多低,便是元琪成功了,他也有自己的母族,对王家不可能有额外的恩
。
至于吴夫人的偏,王氏以前还会津津乐
,后来发现
本没什么用,因为在安远侯府,吴夫人本
的地位就是无足轻重,她再偏心,也给不了五房什么有用的。
刚门那会儿,王氏自我
觉良好,她是王家的女儿,是太
殿
的亲表妹,除了燕国公主,几位妯娌谁也比不过她。
陆晟已经指望不上了,王氏就把希望投到了孩上,好在她的一双儿女,看起来还是很不错的。
倒是陆昊陆晟兄弟关系的恶劣,与吴夫人的偏心不无关系,王氏自动忽略了,自己在其中起到的作用。